
提到过敏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还要介绍一种疾病,就是儿童孤独症(全称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孤独症孩子除了有语言和社交方面的障碍以及刻板的行为问题外。
相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出现消化道问题,如腹痛、腹胀、便秘和腹泻,以及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
有研究指出孤独症患儿有“肠漏”,即患儿消化道内膜通透性增高,使不能正常透过屏障进入血液的食物大分子渗透到血液中,从而导致过敏的发生。
有研究显示,在给一些孤独症孩子进食含牛奶和麦胶(小麦中的成分)的食物后,他们的症状会加重。
而如果不给患儿吃含麦胶和牛奶的饮食或是单纯不含牛奶的饮食进行治疗后,结果发现其社交、认知功能和交流技能会有所改善。
这也提示如果避免过敏食物(牛奶、小麦)可能会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童胃肠和疾病本身的核心症状。
还有一种称为“肠脑轴”的理论,即摄入的过敏原通过破损肠上皮处进入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并释放免疫因子进入血液或通过肠神经等最终作用于患儿脑组织,导致大脑出现神经心理功能异常,也阐明了过敏与神经心理的之间的作用关系。
可以说,过敏这个身体外在的疾病与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我们对有过敏的儿童及家长,应该给予更多心理的关注与支持,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以上内容由下方小程序提供,本站仅对案例内容进行整理展示,请自行验证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