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位星妈令人揪心的留言:
前几天,我在厨房做饭,小宝想拿放在桌子上的饼干,就踩着椅子自己拿,结果没站稳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把小脸摔青了一块,幸亏旁边没有放东西,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类似的情况也经常发生,我和他爸整天提心吊胆的,生怕他出什么意外。什么时候他才能学会主动提要求呢?不止这位妈妈,相信有很多家长有这方面的困惑。
确实,因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孩子在语言方面有很多困难,让他们常常用哭的、动手抢、不声不响直接拿等不恰当的方式表达需求。
想要孩子主动提要求,在家庭教导过程中,家长要避开以下误区,孩子的康复训练才会有效果。
1. 经常教孩子一些宽泛性的词
拿“我要吃饼干”这句话为例。
“要”,这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词,孩子只会说“要、要、要”,要什么、向谁要?
孩子无法表达出具体的名称,他人没有办法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 建议:最开始时,避免教孩子宽泛性的词。从指向性强的字、名词、动词入手。
2. 过早的教孩子用长句子提要求
如果孩子处于用名词表达的阶段,“饼干”,家长却教孩子说“我要吃饼干。”
孩子记不住不说,句子的含义也不能理解,这种情况下长句子就只能等于“咒语”。
所以,我们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把提要求的句子尽量简化。
例如,孩子喜欢吃饼干,“饼干”是孩子的真实需求,是他说话的动机。
那就从“饼干”开始教,当孩子学会自己说“饼干”来提要求后,再教他“吃饼干”,之后扩展句子“我要吃饼干”。
3. 不同的家长用不同的教法
孩子想吃饼干,妈妈教的是“叫妈妈”,孩子叫完妈妈就能得到饼干。
爸爸教的是“要”,说完“要”就能得到饼干。奶奶教的是“打开”,说完“打开”就能得到饼干。
以后,孩子想要饼干,孩子可能会说:“妈妈”、“要”、“打开”,但是别人却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于是孩子就开始出现哭闹行为。
★ 避免教学分歧,教的内容要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
4. 过早的加入了称呼
孩子想吃饼干,妈妈会教孩子说“妈妈,我要吃饼干”。
但是,孩子还不能分辨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称呼,在他的认知里,只要说了“妈妈,我要吃饼干”,就可以得到饼干。
当孩子想要饼干的时候,看到爸爸也会喊“妈妈,我要吃饼干”。
★加入称呼需要在孩子的认知能力可以辨别”妈妈“”爸爸“”你“”我“时才用。
5. 太有原则,不达目的不罢休
家长的要求是完整说出“我要吃饼干”,而孩子可能是说只说了“饼干”、“吃饼干”。
这个时候一定要孩子完整的说出来才给饼干,很容易打消孩子说话的积极性。让孩子放弃要饼干,直接逃离或者哭闹。
孩子在提要求时,会努力跟着我们学习发音,尽管发出的音节与正确的音节有所偏差,我们也要及时满足孩子需求。
从愿意发音就有饼干,到发类似音再到发标准音,慢慢进步!
避开这些误区,使用正确的方法教孩子提要求。我们都希望看到这样一幕:
小宝下次想要吃饼干的时候,去牵着妈妈的手,指着饼干说“吃饼干”。妈妈轻松替小宝拿到饼干,然后回到厨房继续做饭。
自闭症孩子,康复的道路是漫长的,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更不用说,做自闭症孩子的父母。
但我们可以不断学习总结,互相温暖,找到捷径和突破口。孩子改善成长也许就凝聚在一次次的坚持、一次次的引导、一次次的日常生活训练中。
作为儿童康复的从业者,我们也是尽己所能,为了给星娃们提供更好的干预康复技术和方法。
医教宝特邀西南地区最专业的康复大咖团,将最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录制成家庭训练线上课程,解决孩子社交、语言、感统、认知问题。
每位康复老师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
家长只需带着孩子模仿,每天只需10分钟,用正确的方法训练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走出一条成长之路。
医教宝在此每天为前三名星星家庭提供专业的指导意见,1对1的定制训练计划,让你在家就能轻松给孩子做训练!
参与方式:
点击下方免费在线评估或者给我们留言获取自闭症家庭训练
星星的孩子不易,星星的家庭更不易!